举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 国科发火〔2022〕146号
国科发火〔2022〕146号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以需求引导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动力,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科技部将举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以下简称挑战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形成机制,通过“揭榜比拼”方式,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合创新资源,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二、组织机构
在科技部领导下,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承办挑战赛各项赛事。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要负责审定工作计划,建设、运行挑战赛官网和平台,协调各地赛事安排,对赛事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开展赛事宣传、培训、监督和评价等。
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提出辖区内赛事重点领域,制定实施计划,组织赛事活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和补助政策等;承办单位(名单见附件)负责赛事具体承办工作。
三、赛事组织
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聚焦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区域发展和技术融合、硬科技、新材料产业建设等国家战略,举办7项“专题赛”(见附件1);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举办19项“产业赛”(见附件2)。现场赛事于202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间进行。中国创新挑战赛网站作为赛事官方网站及工作平台,参与挑战赛各方均需完成用户注册后开展赛事活动。
(一)需求征集。
承办单位面向本区域开展需求征集工作,并组织专家团队或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需求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综合建议。
(二)需求发布。
承办单位须将所有公开发布的需求,按标准格式上传中国创新挑战赛网站,并通过相关媒体、科技平台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需求集中发布工作,并通过各类平台、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推送。
(三)解决方案征集。
承办单位发布“挑战须知”,面向全社会征集挑战者,也可通过知识产权检索、成果库精准匹配等方式,积极寻找、定位和动员社会各界的技术持有者参赛。
(四)需求对接。
承办单位围绕本地区内征集的所有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服务,做到每个需求都有回应、力争得以解决。如有合作意向,应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经充分对接,仍因激烈竞争使需求方难以自主选择最佳解决方案的,可通过现场赛形式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评比。现场赛可分为竞争对接和现场比拼两部分。需求方综合考虑解决方案的技术性、匹配度和合作前景等因素,选择确定合作方,并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五)奖励与服务。
1.?在挑战赛中胜出的挑战者应获得一定的资金奖励。奖励资金原则上由需求方支付,仅用作奖励挑战者,不作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其他独占性合作的强制条件。
2.?对通过挑战赛成功对接的需求方,可按所在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签订技术合同并形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可优先纳入地方科技计划给予支持。
3.?承办单位整合相关资源,提供包括科技政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和投融资等服务,并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
承办单位要全面梳理挑战赛实施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与成效,分析不足和原因,提出意见建议,相关情况报送科技部火炬中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
各承办单位要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核心,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确立赛事定位、制定实施计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统筹各方力量,注重赛事实效,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二)加强组织管理。
各承办单位要结合实际,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充分运用网络平台,采取当面对接、在线交流和视频会议等方式,严密组织赛事活动,切实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各参赛方和评审专家均须签订《保密协议》和《免责声明》。公开发布技术需求时须根据需求方意愿隐去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比赛须征得需求方和挑战方的同意,强化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四)加强监督管理。
各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挑战赛确定的流程和规则组织实施,按照属地原则,建立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公布受理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五)加强疫情防控。
各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强化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原则,做好赛事举办期间疫情防控风险评估和医疗保障工作。对各地现场赛的赛事形式不做硬性要求,可灵活采取视频直播或小规模现场对接等方式开展。
业务咨询:科技部火炬中心010-88656292
技术支持:010-88656314
?附件1: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专题赛”承办单位名单
?附件2: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产业赛”承办单位名单
?
?
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 中国创新挑战赛
欢迎V我:13060107325
最新更新
- “火炬引航 邮企共进”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 开展走进千企万户“五个一”专项行动(走进千企万户“五个一”专项行动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24年修订)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暨“千鹰展翼2.0”金融赋能计划启动会
- 2024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工信厅科火函〔2024〕302号
- 2024年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 工信厅联财函〔2024〕248号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暨第四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2024光电产业领域专业赛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兵团赛区)暨第十届兵团创新创业大赛
推荐阅读
- 【税收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享有这些税费优惠
- 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常见问题解答
-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组织工作培训班 国科火字201784号
- 关于开展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需求集中发布工作 国科火字2019155号
- 关于召开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工作会 国科火字〔2023〕83号
-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 国科发奖〔2023〕225号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国科发资〔2024〕28号
- 举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 国科发火〔2023〕110号
- 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国科发火〔2023〕35号
- 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 国科办区〔2020〕50号
关注我们

热点关键词
-
深圳市项目申报
2025年度深圳市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指南
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
广州项目公示
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2025年专题推荐项目的公示
征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
广州市项目申报
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
实施方案
2025年5G工厂名录项目
优秀案例遴选工作
深圳市项目公示
2023-2024年度深港联合资助项目
A类
拟资助项目的公示
2025年广州市四化赋能重点平台
评价工作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工作方案
2024-2026年
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
深工信规〔2025〕1号
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
深工信〔2025〕44号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