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问答】对中介机构纪律中“严重失误”如何界定?
11、中介承担任务当年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的人员比例要求,但任务完成后人员比例不达标,此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或鉴证报告是否还有效?
答: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或鉴证报告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的条件要求,其出具的审计或鉴证报告就有效。
12、外省中介机构的条件如何确认?
答:企业不管选择本省还是外省的中介机构,都需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对中介机构的条件要求,企业有权利要求外省中介机构出具符合条件的证明,或者咨询当地财、税部门。
13、中介机构条件中“全年月平均在职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是否含20人?
答:包含20人。
14、对中介机构纪律中“严重失误”如何界定?
答:“严重失误”是指中介机构因非主观故意产生的违反行业管理规定,并对企业申请高企认定造成严重不利后果的错误。
15、财务专家评审表中的定性评价指标,是否是一票否决项?
答:不是。
16、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还需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吗?
答: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不需经过税务机关审批,按照要求备案即可享受税收优惠。
17、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在资格有效期内还需报送资料吗?
答: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于每年5月底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填报上一年度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经营收入等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18、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重新认定吗?
答:认定办法明确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内完成迁移的,其资格继续有效;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部分搬迁的,由迁入地认定机构按照认定办法重新认定。
19、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了认定办法。认定办法实施8年来,总体效果良好,但随着形势发展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认定办法。
20、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高新导向,突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定位,增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三是坚持扶持“双创”。四是坚持放管结合,优化认定管理流程,加强后续监管,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欢迎V我:13060107325
最新更新
- 广州科技大脑如何领取“免申即享”补助资金?
- 广州科技大脑获取到的电子证照信息不是最新的怎么办?
- 进口单位可以放弃免征进口增值税吗?放弃后是否可以再重新申请?
- 进口单位发生名称、经营范围变更等情形怎样申请免税呢?
- 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的政策适用范围是哪些?
- 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的政策中涉及的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出版物进口单位、科研院所有哪些具体范围?
- 【高企1000问答】公司跟境外企业签合同,要帮境外企业代扣代缴印花税吗
- 【高企1000问答】高新技术企业新购置设备、器具新政,主要内容是什么?
- 【高企1000问答】我公司2022年10月份购买的一套生产设备能享受税前一次性扣除和加计扣除政策吗?
- 【高企1000问答】企业怎么进行异地搬迁?
推荐阅读
- 【1000问答】2016年没做研发加计扣除,今年能报高企吗?
- 【1000问答】一个RD可以产出多个IP,那一个IP是否可以对应多个RD
- 【1000问答】高新技术企业人员要求的科技人员必须是在研发部
- 【1000问答】高企奖励申请,现在是不是只提供区经费的收据复印件
- 广州科技大脑获取到的电子证照信息不是最新的怎么办?
- 【高企1000问答】企业要想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该如何操作?
- 【1000问答】企业同期总收入中是否包含营业外收入中的政府专项资金收入?
- 【1000问答】企业注册时提示注册信息已存在,是什么原因?
- 【1000问答】高企认定条件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成果”是怎么界定?
- 【1000问答】对中介机构纪律中“严重失误”如何界定?
关注我们

热点关键词
-
深圳市项目申报
2025年度深圳市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指南
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
广州项目公示
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2025年专题推荐项目的公示
征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
广州市项目申报
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
实施方案
2025年5G工厂名录项目
优秀案例遴选工作
深圳市项目公示
2023-2024年度深港联合资助项目
A类
拟资助项目的公示
2025年广州市四化赋能重点平台
评价工作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工作方案
2024-2026年
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
深工信规〔2025〕1号
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
深工信〔2025〕44号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